就在殿试结果出来后,朱标拿着蒋瓛呈上来的调查资料在御书房见朱元璋。
朱元璋手里拿着进士名单,朱标在一旁悠然的喝茶。
其中,笔试成绩最好的是吴伯宗。
吴伯宗的家境普通,父亲以及祖父都是学堂教书的。
他的祖父还曾得过乡试第一。
奈何那时候国家不平,纵然有一腔热血,却也无法为官,无法为朝廷效力。
而朱善呢,笔试稍逊一筹,可在朱元璋问话的时候,回答得头头是道。
在面对朱元璋质疑的时候,也能不卑不亢的反驳。
期间,朱元璋故意就着错误的言论说下去,并且还表现出要发火的趋势,以此来试探朱善。
朱善直接跪下来和朱元璋硬刚。
差点搞得朱元璋下不来台。
最后,在朱元璋的笑声中化解。
朱元璋觉得,朱善才学初中,可脾气始终刚了点。
如今这朝廷可是有一个刘伯温的,再来一个朱善,他更难以承受。
相对的,吴伯宗表现就要平和一点。
他喜欢平和的。
“咱决定了,让吴伯宗做状元,分去布政司,做布政司使。”
朱标一听,立刻放下茶盏,不可置信的看过来。
要知道,布政司虽不是京官,却是三品大官,连接京官,手下掌管民政、财政、田土、户籍、钱粮、官员考核、沟通督抚。
职权范围相当广泛。
可以说,就这么一个职位,就能卡死这个地方的人。
老头子要用清正廉洁之人,他能理解。
可,吴伯宗性格柔和,并未表现出刚正不阿的一面。
再者,刚刚上位就给这么好的位置,不就是让他去胡作非为的吗?
一旦这个人,思想不那么坚定,那可就真的后患无穷了。
就在朱标要反驳的时候,刘伯温重重一哼,给了朱元璋一个白眼。
这白眼把朱元璋给干翻了。
不过,他知道这是刘伯温的基操,也就没多说什么。
只是抬了抬手,让刘伯温发言。
“布政司使一般都由从官多年,鲜少有污点的官员担任,皇上纵然重进士,想给其发挥的空间,可这个位置,过于重了,进士根本承担不起。”
朱元璋却说:“你懂什么,现在有锦衣卫,咱还用担心这个?”
锦衣卫就那么些人,各地官员,朝中大臣上千人数,能调查得过来?
刘伯温冷笑:“有锦衣卫就不用担心了?锦衣卫那也是人,人都会有私心,你能控制得住?再者,您这样,不得把锦衣卫累死了。”
朱元璋又说:“那你就没私心?咱还不担心你呢!”
刘伯温微微拱手:“我好歹跟在皇上身边多年,皇上深知我脾气!”
朱元璋傲娇又生气的反驳一句:“咱不知道!”
朱标嘴角一抽一抽的。
这两个老小人!
都多大的年纪了,说事就说事,怎么还跟小孩子吵架一样?
朱标起身,站在两人中间。
朱元璋气呼呼的扭过头去:“咱就觉得,吴伯宗合适!”
刘伯温学着他的样子,也说:“我就觉得,吴伯宗不合适!”
朱标一边摆一下手,让他们冷静些。
“吴伯宗是进士,有优点,但合适与否,不应该是争论他,更不能争论布政司使!”朱标尽可能的在中间调和。
他偏过头,先说朱元璋:“老头子,吴伯宗应该去翰林院学习一下,不然就是下基层,好好锻炼个两年。布政司使这位置确实很不错,也应该给清廉的人坐,但,也还需考虑众多因素。”
“这第一,是各个地方的布政司,少说也有十几个。全靠进士?”
“再者,每个地域都是不一样的,进士不见得劲就来自于那个地域,对其发展并不知晓,摸索过程中恐会走弯路。”
“最后,所有进士的人品都好吗?”
这一下,朱元璋的脸色好了一些。
不过,他还是不爽!
刘伯温这家伙老是让他下不来台!
朱标上前,拍了下朱元璋的肩膀,温柔道:“我知你心情,我马上就和刘大人说,让他和你道歉。”
也是无语。
幸亏二人同处一室,基本都有他在。
他若不在中间调和,这两人能把屋顶掀了。
刘伯温在朱标劝朱元璋的时候,也静下心来,好好的想了其中端倪。
他刚刚就不该这么大胆。
就凭刚刚,就足以诛九族。
“刘大人,老头子这人呢,固然有些时候想法不太全面,到底也是在为了天下黎民百姓考虑,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