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胡惟庸在短时间内能让浙东,河西等学子惶恐,是杀了人的,可见他为了改变恩科考试,不惜付出一切代价。”
“他动作越大,我们就越有收获。这是一点。”
“另外,胡惟庸的势力大,能大过我吗?”
朱元璋:“儿子,你把咱放在哪里?”
朱标:“放在心里的。”
朱元璋:“就只是放在心里?我看你是没把咱放在心上!”
瞧这话说得……
没好气的瞪了眼朱元璋,朱标轻哼道:“就没把你放在心上,怎样?你还有意见?”
瞧瞧,这时候眼巴巴的等待着他的计策,还争个尊重?
就不尊重如何?
能杀了他?
敢杀了他?
朱元璋彻底无语!
张了张口,本想反驳,却不知该如何反驳。
哎,他可算是被他这个儿子拿捏得死死的。
“好了,说正事!”朱标砸了下案板,“我们只需利用心腹,在浙东,洛阳等地,悄悄的行动,让百姓知道,并非是神明不允许学子学习。”
“事情闹大,‘神明’左右为难,百姓也不知该如何应对。届时,再颁圣旨,说经过考察,神明并不会影响学子的学习。”
“最后,再来一把火,那就是学习学得更好了。”
说到此,朱标喝了一口茶,连连感叹:“暗箱操作,都是暗箱操作啊。”
朱元璋仔细的想着朱标的话。
胡惟庸利用神明从中搅合恩科一事,纵然还没有证据,却也是板上钉钉。
此事确实不好从明面出手,但换个思维,换个方向,确实可以费少量的人力物力以达到最好的效果。
哈哈,他这个儿子啊,果然是有点脑子在的。
“不错不错,这事情就这么办了。”
朱元璋询问的目光落在朱标身上。
完蛋了,老头子这是要把这件事都交给他处理?
求求了!
别!
他要管的事儿太多了!
而且,别看这件事不复杂,却也得天天盯着的。
稍不留神就会达不到效果啊!
不费事,却费心!
“怎么?”朱元璋叉腰,义正言辞的训斥朱标,“身为太子,就是要帮助咱,分忧解难,此等小事你不过是动动手指就能做好的?还别?偌大的大明,除了你能处理,谁还能担此重任?”
朱标不再与他辩驳:“是是是,你是爹,我是儿子,我该为你办事。”
从御书房走出,朱标并未回太子府。
打听了刘伯温所在后,他径直去了。
彼时刘伯温正在翰林院。
二人于刘伯温的书房见面。
“微臣参见太子殿下。”
“近日,浙东河西等地,偶有流言传出,愈演愈烈,你可听闻了。”
刘伯温并没有回答,而是抬头,看着朱标。
他想从朱标平静的神情中看出些许有用的东西。
可这个朱标,一向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。
看了须臾的他,什么东西都没有看出来。
他只能如实回答:“并未。微臣近日都往返于翰林院和礼部之间。流言是什么,还请太子殿下告知。”
朱标将流言以及胡惟庸递上来的折子都和刘伯温说了。
说完后,他看着刘伯温平静的神色下,一双眼来回转动。
想来,刘伯温也知道,此事难办了。
“哎,胡惟庸竟从这方面入手。恩科的改革是最近几年才逐步进展的。神明在此时无疑是一块石头丢进了溪水里。”
朱标:“那你的意思是,你毫无办法?”
“也并非是毫无办法,只是,胡惟庸定会抓住这次机会,向朝廷施压的。”
到时,皇上是答应呢,还是不答应呢?
答应,那就顺了胡惟庸的意思。
若是不答应,问题得速度解决,也不太好办。
不过,太子殿下……
刘伯温抬眸,凝望朱标。
他的眼神诉说着他的询问。
果然,刘伯温这老头,十分聪明。
刘伯温必定已经猜到了,这件事他有了想法,来找他,不过是吩咐他办事的。
“你觉得,你在学子中的地位如何?”
刘伯温很谦虚的回答:“一般吧。”
“翰林院内的官员呢?”
刘伯温在翰林院给官员上课,这便是朝廷的认可,也是官员的认可。
自然,那些学子纵然再不把刘伯温放在眼中,也得承认,他的地位。
刘伯温只能尴尬的看着朱标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