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书迷村>都市言情>鉴宝无双> 第649章 不改十四州,换画自己收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649章 不改十四州,换画自己收(1 / 2)

从眼下看到的情况来说,这幅长眉罗汉,是贯休所绘,然后辗转流传,明末被陈洪绶收藏,并题了款、盖了印。

而后,在清中期被人所得之后,重新装裱,并在修补翻新这件木雕之时,暗藏其中。

陈洪绶是明末生人,清初去世,字章侯,号老莲;不仅堪称画坛一代宗师,而且他的绘画技法也影响深远。

题款上的“悔迟”这个号,是明亡之后他进入云门寺为僧的时候用的号,所以写的是“云门僧悔迟”。不过后来他又还俗了,还俗之后,基本上以卖画为生。

陈洪绶的绘画作品,最见长也最著名的,就是人物;早年间,他画的人物一般是比较挺拔伟岸,线条也是清劲圆转;而到了晚年,则变得夸张起来,怪异甚至有些变态,别具一格。

所以陈洪绶晚年的人物画作品,和贯休是有一定相似之处的。同时,陈洪绶晚年的作品,价值也更高。

谈及明代画家,往往首推明四家,就是沈周、唐寅、仇英、文徵明。但是,若单论人物画的成就,陈洪绶并不比明四家低;甚至有人评论他,“在仇、唐之上,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”。

······

“这题款和钤印,没有问题,应该就是陈洪绶的。”吴大志端详之下,缓缓开口,“可是,这长眉罗汉图,到底是不是贯休真迹,也不能单凭陈洪绶一家之言。”

陈洪绶不仅画技了得,在鉴定古画方面,也很专业;一般来说,他认定的东西,应该问题不大。

但是,这毕竟是唐末贯休的作品,和陈洪绶也隔了大几百年,而且贯休作品传世太少。

陈洪绶的题款钤印容易鉴定,但是贯休的真迹可就难了。

大家聚在一起讨论了半天。

最后,吴夺自然还是要听一听的。

真是贯休的真迹!

而且吴夺听到的比较详细。

这是贯休所绘《十六罗汉图》中一幅。

不过这幅长眉罗汉所在的这一套《十六罗汉图》,不是历史上有名的那一套。

历史上有名的那一套《十六罗汉图》,根据史料记载,尺寸比这幅长眉罗汉要大得多,每一幅的尺寸,横宽在四十厘米以上、纵长都在九十厘米以上。

而吴夺眼前这一幅长眉罗汉,横宽不过二十厘米,纵长不过一尺。

历史上那一套有名的《十六罗汉图》,曾为宋太宗所得,后来的《宣和画谱》中也描述过,如今存世的,也有不少摹本。

但是,十六幅真迹,却在历史长河中失传了。收藏大户、盖章狂魔乾隆,穷其一生,想要得到一幅贯休的真迹,却一直未能如愿。

直到十几年前,华夏民间有一幅贯休真迹被发现,经过故宫以及相关机构的专家们反复多次地核实和鉴别,才最终确定。

唯一的一幅贯休真迹。

而吴夺眼前这幅长眉罗汉,是第二幅。

当然,区别在于这幅长眉罗汉,没有经过“会诊”,只是吴夺靠着一己“听力”认定。

这一次,吴夺不仅能确定是贯休真迹,还神奇地听到了成画的过程。

大唐乾宁三年十月,云游天下的画僧贯休来到杭州灵隐寺,恰好碰上了一件事儿。

润州刺史钱镠(就是后来建立吴越国的那位),当时因为平定自立为帝的董昌有功,被唐昭宗任命为镇海、镇东两镇节度使,加衔检校太尉、中书令。

于是,贯休就在灵隐寺写了一首贺诗,先送到了钱镠处。

这首贺诗还是很有名的:

贵逼身来不自由,几年勤苦蹈林丘。

满堂花醉三千客,一剑霜寒十四州。

莱子衣裳宫锦窄,谢公篇咏绮霞羞。

他年名上凌烟阁,岂羡当时万户侯。

当时贯休已经名满天下,钱镠收到了贯休的贺诗,还是很高兴的。

不过,意犹未尽。

因为钱镠此时的想法,已经不仅仅是“十四州”,从他后来成为吴越国君也可见一斑。

于是,钱镠派人传令贯休,将“十四州”改为“四十州”,然后再接见贯休。

而贯休对传令者的答复是:州难添,诗亦难改,孤云野鹤,何天不可飞?

与此同时,灵隐寺一位老僧,请贯休作罗汉图留于灵隐寺。

因为不是张挂之用,所以所求尺幅偏小。

贯休便就此画就了一套十六幅的罗汉图。创作之时,因为钱镠事件的影响,贯休心有愤然,所以这一套十六幅罗汉图中的十六位罗汉尊者的形象,更为悲天悯人。

成画之后,贯休便离开了灵隐寺。但是,这一套《十六罗汉图》的消息,却为钱镠所知,随后便派人将十六幅罗汉图“借走”。

再往后的情况,吴夺就没有听到了。也不知这一套十六幅罗汉图、钱镠后来归还灵隐寺没有,又是怎么经过了后续朝代的流传和散失。

唯一可以肯定的是,其中的一幅长眉罗汉,在明末清初为陈洪绶所得。

而关于陈洪绶如何得到这幅长眉罗汉,吴夺也听到了一些。

陈洪绶在崇祯十六年归隐绍兴,后来明朝覆亡,清兵攻入浙东,陈洪绶就在绍兴的云门寺削发为僧。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