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的两侧,有两只半圆形立耳,造型浑厚古朴。立耳顶部距离洞口也就二十厘米左右,伸手摸到不难。
灯光照射下,看到的部分并无锈迹,只有一层黑褐色的类似氧化膜的皮壳。
虽然不能看清全貌,但是很显然,这就是——
豫州鼎!
完好无损!
终于见到了!
吴夺和吴大志虽然早就有心理准备,但却都难以抑制激动之情。
······
稍稍平复之后,吴夺指了指鼎腹内部,“爷爷,圆球也在。”
鼎腹内部,有一颗如同网球大小的土黄色圆球,只是就连吴夺一时也看不出是什么玉石品种。
这个圆球是吴大志和吴夺早就知道的,不管什么材质,有两个作用是之前就了解到的。
一个是关联青铜悬棺的那处“井口”机关的阵眼,从鼎中取出,那处“灵气屏障”便可破掉;另一个是开启秘藏青州鼎的机关,放球入洞即可。
所以,吴夺并没有急于拿起这颗土黄色的圆球,而是先蹲下探头看向洞内,鼎和洞壁还有些许空隙,大致能看到洞底。
这鼎的高度,应该在一米八左右。
直径一米四,高度一米八。
就这个体量,怕是得有一千多公斤!
“传说中的九鼎······”吴夺扭头看向吴大志,“看来,武则天造的九鼎,实在是太夸张了。”
“夏初的青铜铸造水平,能造这么大,已经非常难得了!”吴大志皱了皱眉,“但即便只有这么大,想弄出石室,也得将石门拆了啊!”
这间石室的石门,是以门“中间”为轴转动的,整个门才一米半宽,那么想运出这只鼎,好像只能把门拆掉。
吴夺愣了愣,他刚才还没想这个问题呢。
接着,吴夺不由又打量了一下这间石室,忽而面色一变,“爷爷啊,先别想把鼎运出去的事儿了,本来这么重咱们也弄不走。现在,咱们好像人都出不去了!”
说完之后,吴夺又去尝试推动石门,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,却都推不开了!
吴大志却看向了化肥,吴夺也就此转身看向化肥。
化肥啊化肥,把门关了之后,这石板确实开了;但是要想出去,你说门怎么开?
其实他俩刚才都盯着鼎,没注意化肥,化肥早就在一旁“摩拳擦掌”了,现在他俩看向化肥的时候,化肥却突然一跃而起,跳进了鼎中!
虽然从洞口边缘到鼎腹底部的高度不算太大,但是化肥这一跳,正好落在了土黄色的圆球上,圆球滚动,它站立不稳,还是摔了一下子。
好在并无大碍。
而后,化肥翻身站起,一边用爪子拨弄圆球,一边看向吴夺和吴大志。
“爷爷?化肥是让咱们先拿圆球?”
吴大志点点头,“如今之计,好像能动的只有这个圆球了!”
吴夺毫不磨叽,趴下身子,先将化肥抱了出来,“肥哥,稍安勿躁。”
将化肥递给吴大志,吴夺又抓出了圆球。
石室本就不大,洞口边缘的地面空间有限,吴夺干这些活儿,得趴到洞口,但是两腿又不能完全伸展,着实是别扭得很。
当他抓出石球之后,刚拿出鼎口的“范围”,身体还没“复原”,豫州鼎底部,就传来了一阵沉闷的轰隆隆的声音!
吴夺有些狼狈地用最快的速度站直了身子,后贴上了石室的墙壁。而吴大志则抱着化肥,站在了石室的一角。
豫州鼎缓缓升起!
吴夺瞠目结舌······
这可是一千多公斤的“重器”,这土黄色的圆球,就是个正常分量,拿掉之后,居然能让豫州鼎像坐电梯一样升上来?!
但实际上就是升上来了。
不仅升上来了,而且彻底升上来了。
最后,豫州鼎的底部石台还高出了地面大概十厘米。
豫州鼎就这么完整地展现在了吴夺和吴大志面前!
三只柱足,缠绕龙纹,这种龙纹吴夺没见过,但一眼看去,着实气势非凡。
圆形鼎腹之上,则是山川河流的纹饰。
就在这纹饰之中,吴夺赫然发现,“天坑孤峰”也在其中。
同时,还能看到一条大河,应该就是黄河!
如此看豫州鼎,对于它的高度就能准确判断了,如果以双耳的顶部看,确实应该在一米八左右。
而且现在可以很仔细地观察到,双耳的侧面,还有阴刻的线条,像是云纹。这种云纹吴夺也没见过,很简单,却又有一种神秘之感。
石室三米见方,鼎腹的直径在一米四左右,四周留下的空间也就八十厘米左右,虽说墙角能更宽敞点儿,但是吴夺和吴大志这么围着豫州鼎看,还是有些局促。
两人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豫州鼎,一时间都没再提“出去”的事儿。
实际上,豫州鼎升起之后,吴夺和吴大志也都注意到了,高出地面十厘米的托着豫州鼎的石台两侧,各有一条石槽。
估计应该和出去的机关有关。
只是两人都被豫州鼎所震撼和吸引,没有着急去研究罢了。
欣赏告一段落,终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