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孙无忌自然知道皇帝将李泰降封为郡王的原因,也早就准备好了说辞。
“陛下是想避免他们兄弟阋墙,陛下的拳拳爱子之心,不只是太子和郡王明白,就连臣等也十分明白。”
“当初陛下将魏王降封为郡王,离京就藩,已经向群臣表明了态度。”
“这一年多来,太子宽仁好学,朝野皆称赞不已,人心所向,而郡王又在京外就藩,臣以为现在重封东莱郡王为亲王,并不会引起储位之争。”
“其他皇子都是亲王,郡王出身最是显贵,却只是郡王,长此以往心里难免郁郁寡欢只怕会伤怀伤身啊。”
李世民长叹了一声,道:“手心手背都是肉啊!你说的也有道理,如今稚奴的太子之位已经稳固,青雀又在京外就藩,倒也不用担心再起储位之争。”
“最重要的是,朕不能让皇后不安!”
在长孙无忌离开后不久,皇帝下旨晋封东莱郡王为濮王。
圣旨一下,消息就立即在朝中传遍了。
这一年多来,李泰的名字已经渐渐消失在了人们的记忆中。
曾经的魏王在长安炙手可热,离开长安才一年多,已经鲜少有人再提及他。
如今,随着这道旨意的下达,李泰也再次进入了群臣的眼帘,他们也恍然想起了那个距离东宫只差临门一脚的男人。
一步之遥,却如同天堑。
李泰与李承乾争斗了那么多年,可以说是两败俱伤,最终储位落在了旁边的小屁孩李治身上。
如今皇帝突然加封李泰为濮王,这意味着什么?
有什么含义?
真的如圣旨里所说的,念其为皇后所生,才华横溢,纯孝至诚,所以特恩加封濮王,以慰皇后在天之灵?
大多数朝臣知道李泰被加封为濮王的消息,也只是心里多了思虑罢了。
但是,对有些朝臣来说,这道圣旨却仿佛是一道信号,让他们感到心痒难耐的一道信号。
无论是什么时候,这个世界永远都不缺少赌徒。
尤其是当初李泰的支持者们身上早已经被打上了李泰的烙印,原本他们已经快要放弃了,如今这道旨意的下达,倒是又重新唤醒了他们心中的希望。
东宫,李治听到这消息不由微微一愣。
旁边的内侍小声道:“殿下,殿下,您没事吧?”
李治回过神来,哈哈笑道:“我高兴啊!四哥被降封为郡王,其实我心里一直都挺难受的。”
“如今他被重封为亲王,我由衷的为他感到高兴!”
他早就想过李泰被重封为亲王的可能,所以并没有感到惊讶,更没有失态,甚至按照之前的预想给出了恰当的反应。
虽然,大殿里都是他信任的内侍。
之前他就和房遗爱讨论过,倘若父皇重封李泰为亲王,他该给出什么反应?
当然是高兴!
因为父皇肯定希望他们兄弟兄友弟恭,所以,任何的不高兴、质疑、反对都会引起父皇的不满。
不过,他心里也真的有些高兴,因为李泰并没有被重封为魏王,而是被封为了濮王。
虽然都是亲王,但是濮王远不及魏王尊贵显赫。
内侍们有点懵,李泰被重封为亲王,太子殿下竟然这么高兴?
李治不只是在内侍面前表现的很高兴,而且还动身前往两仪殿。
一路上,他也遇到过朝臣,他的脸上始终带着笑容,因为他知道不管这些朝臣敢不敢看他,目光中一定都带着审视。
走进两仪殿,李治满面笑容:“父皇,四哥晋封濮王了,太好了!”
其实李世民最担心的就是太子会如何想,虽然上次他就试探过太子,但是太子所说未必就是真情实意。
李世民笑问道:“这么高兴啊?”
李治有些不好意思的笑道:“不满父皇,其实四哥被降封为郡王,其实儿臣心里一直都挺难受的。”
“但是,儿臣也知道父皇忍痛这么做是为了大局考虑。如今父皇重封四哥为亲王,儿臣有如释重负之感,由衷的为四哥感到高兴!”
李世民听了心里也十分高兴,笑道:“你能这么想,朕心甚慰,朕最大的期望就是你们兄弟能和睦相处,不要重蹈覆辙!”
“如今朝局稳定,群臣对你也不吝夸赞,青雀已经远离长安就藩,不会再对朝廷产生什么影响。”
“最重要的是,玄奘大师就要在大慈恩寺升座为你母后祈福。其他皇子都是亲王,唯独青雀是郡王,你母后该有多失望?”
李治连连点头道:“父皇说的是!”
高阳公主府,高阳公主正在和丹阳公主说着话。
“是个银样镴枪头也就罢了,结果别的也指望不上,再怎么说也是太子亲表兄,结果在太子面前连这点面子都没有。”
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