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工的成人,每人可以领两个二和面馒头,算半个劳力的孩子一个馒头。
一个二两,结实的馒头。
这种奖励,让农场的农民可是干劲十足,干起活来绝对是卖力。
同样的,过来帮忙的人,同样享受这种待遇。
躺在地上的这人大家都叫他周老三,估计是家中排行老三的缘故。
但熟悉的人从没有见过老大老二。
周老三是十里开外的农场住户,家里有媳妇,三个女儿,前些天又生了一个儿子,媳妇正在家里坐月子。
农场的日子不好过,家里人口多,吃得多。
平日里的地瓜分下来,他都是先给孩子们吃,剩下的地瓜把连上面的土一起吃。
这次媳妇给他生了个儿子,周老三心里头感激着,就想给媳妇挣点吃的,让她坐月子,身体好一些。
于是听说这里一天给两个二两馒头,周老三就找到农场的厂子,好说歹说,终于加入到了队伍中。
他知道,自己能来是受到组织的照顾,所以干活时候特别卖命,别人休息的时候,他干活。
别人干活吃饭的时候,他就将两个馒头收起来,喝一肚子水,下午继续干活。
前两天,他拿着馒头回到家中,三个懂事的女儿看到馒头的一刹那,都哭的跟泪人似的,妻子更是抱着出生的儿子抹着眼泪。
那一天,他们家就跟过年似的。
妻子不顾坐月子,从炕上起来,煮了一锅地瓜汤,全家人泡着汤,吃着馒头。
从那以后,农场发下来的馒头他一口没吃,饿了就喝水,实在饿的受不了,就采两把叶子塞进嘴里,就着水吃下去。
今天又在地理干活,结果一个跟头栽倒,就不省人事了。
马三行沉重的说着,一旁在周老三跟前的同农场的人低着头,脸上悲戚。
“老三为人实诚,知恩图报,当年他们家哥六个,其他兄弟几个都饿死了,他也是部队路过时给了一块饼子,才坚持到现在。”
“他经常说,家里不论几个,都要养活了,这样才对得起死去的五个兄弟姐妹,让他们也有后...”
“老三,你个傻子,怎么就...”
那人说着,周围人眼睛里都含着泪水,杨小涛默默闭上眼睛,再睁开时,两道泪水已经落下。
“让让!”
外面传来声音,人群分开,当先一人分开人群露出后面的人。
此人穿着朴素,身材消瘦,长脸上留着一绺斑白胡子,两眼突出,目光一来就定在躺地上的周老三。
“山老哥,就这人,你快看看。”
马三行看着来人赶紧招呼,并让人让开位置。
一旁麻子轻声介绍,这人叫山大仁,以前是个郎中。
不过没有正规的医生证,所以去不了大医院,就在农场干活,平常有事出来看病。
杨小涛清楚,这人就是这一片的医生了。
当然,还有个更响亮的称呼,‘赤脚医生’。
平常百姓家里有个头疼脑热的都会先找他们,若是实在解决不了再去大医院找大夫。
并不是说他们的医术比不上医院的大夫,而是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,就需要去医院借助仪器看看。
所以比起来那些大医院的人,这里的人们更加相信这些同属一个层次的‘郎中’。
“别急,我看看。”
山大仁摸了下胡子,走上前去仔细摸了摸胸口,有用手摁了摁周老三的肚子,最后翻起周老三的眼皮仔细看了看。
周围人不敢出声音,都带等着。
杨小涛也不知道该怎么办,不过按照前世的见大的,这时候应该先挂个吊瓶吧。
反正他印象里,去医院看病需要打针的话,上来就是两个葡萄糖吗?
他这没葡萄糖,但糖还是有的。
杨小涛犹豫要不要拿出来,不过看这情况,他还是想先看看,听郎中怎么说。
“找个碗,找点盐,再弄点温水。”
山大仁按了会儿周老三的肚子,随后对着一旁人说道。
马三行听了立马让人去找。
杨小涛还在疑惑着,已经有人拎着碗和盐罐跑过来。
山大仁接过黑色大海碗,然后用手在盐罐里捏了下,一小撮盐放在碗里,用手指匀了匀,最后又捏了一撮,直到碗底被铺上一层雪白,这才让人倒水。
片刻后,黑的大海碗里盛满了水。
“把他扶起来,张开嘴。”
几人上前帮忙,杨小涛想着过去,马三行却把他拉倒一旁。
在马三行的心理,碰这种人,不吉利。
他们这些农场的人没事,杨小涛一个外来人,还是别动的好。
杨小涛没想这么多,看着周老三被扶起来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