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乐十二年。
朱棣乘船游滚滚长江,立船头望东逝水。
二次北伐取得大胜利,令朱棣豪迈不已,却也陷入深深自责中。
国家没钱了。
太子多次向他诉苦,声称才能不足,请辞太子之位。
汉王觊觎太子之位久矣,扬言谁家都有不争气的孩子,老大不要的江山他要。
被兄弟两人搞得头痛,也苦恼于如何充盈国库,朱棣从南京港出发,乘船游玩长江散散心。
“圣上,前面是江阴县黄田港,我们要不要上岸逛逛?”
内阁次辅杨荣走到朱棣身后,低声问道。
“那就逛逛。”
朱棣的眼睛慢慢恢复焦距,颔首道。
随即朱棣发现,周围有七八艘大小不一的船只往同一个方向驰去。
每艘船的船板上都堆放着满满的货箱,货箱旁伫立着一到六个不等的护卫,他们腰间都配着刀。
随着朱棣的船只越发靠近黄田港,朱棣发现向这边驰来的船只变得更多,且有些船身不小于他现在乘坐的宝船。
要知道,朱棣这次乘坐的宝船是郑和下西洋的船舶,长四十四丈四尺,宽十八丈,船体巍然,是朝廷斥巨资打造的,最高可容纳千人。
“黄田港的贸易竟这般繁华?”
朱棣诧异问道。
四野没有其他人,杨荣知道是问他。
但他也奇怪得很,且现在是在船上无法打听,只好讪讪道:“微臣不知。”
没多时,船只进入黄田港范围,周围更多船只向这边驰来,已经能看到岸上的情况。
朱棣的瞳孔微微收缩,眼神闪过骇然之色。
岸上耸立着一座高塔,上面竟有人员打旗语:左边货船通道,右边客船通道。
各路而来的船只从看到旗号开始分开排队,左边排列了七条货船,右边排列八艘客船通道。
货船加上客船总共十五条队列还有空余,应天府的南京港好像也只能勉强排列十三条队列而已吧?
再看货船通道口的岸上,密密麻麻的货物箱堆放着,没有十万也有八万之巨,储存量似乎也超过南京港。
“圣上,微臣曾看过资料,南京港最多可同时并列十三艘船只进出,货箱密集度不超过五万。”
杨荣心中的骇然不亚于朱棣。
他很难想象,南京内竟然有如此庞大的港口,而他却从未听过。
如此规模的港口,得为江阴县带来多大的财富啊?
“黄田港....”朱棣喃喃,沉声道:“上岸后,不要叫朕圣上。”
“是,老爷。”
杨荣心中一凛,当即猜到朱棣的想法。
高高在上的圣上想要看清下面是很难的,只有乔装普通人才有可能。
这是圣上对江阴县的重视,也是对江阴县县令的重视。
没多时,朱棣的船只在客船通道靠岸,跟随其余客船人员一同上岸。
当朱棣落脚的那一刻,岸板哐当一声响起,惊得朱棣连忙看向脚下。
铁板?!
港口竟然用铁板打造?!
应天府的南京港也不过是用好点的木头而已!
再看看四周,连岸板的扶手,耸立打旗号的高塔都是铁的!
这一刻,朱棣有种做梦的感觉,不敢相信自己的所见所闻。
“老爷,上岸后我立即安排人彻查。”
杨荣同样发现了问题,心中如翻江倒海一般。
这是何等的财气,才用得起铁板来打造港口?
圣上正头痛国库空荡的事,眼前不正是希望之光?
朱棣微微颔首,压抑住心中的骇然,深吸口气跟上众人。
没多时,朱棣在出口处停下。
出口处的右边有个大牌子伫立着,上面写七个大字:欢迎光临江阴县。
左边摆着一张桌凳,一位身穿深绿色官服的中年男子坐在上面登记信息,他的后面还有两个佩戴着武器的差役。
大明朝官员的官服有严格的颜色规定,深绿色官服是正九品,可见这个中年人是江阴县的主簿,黎耀海。
“欢迎光临江阴县,船只停留一天需缴纳十文铜钱。”
“不交也行,但船只以及船上物品有任何损失江阴县概不负责。”
黎耀海头也用不抬,淡然道。
“先停三天。”
杨荣掏出三十文铜钱放在桌子上。
黎耀海颔首,询问船只位置等等,登记后放行。
“这个港口是谁人何时造的?”
朱棣走了两步停下,回头问道。
“是县尊三年前造的。”
黎耀海依旧是头也不抬。
“你们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