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4.覆瓦状:花被各枚边缘依次互相压覆,但有1枚两边完全在内,1枚两边完全在外的。
45.重覆瓦状与覆瓦状相似,但有两枚边缘完全覆盖于外,两枚完全被压覆于内的,如桃、杏等的花冠。
46.雄蕊群是一朵花中全部雄蕊的总称。
47.雄蕊着生于花被内方的花托上或贴生于花冠上,通常由花丝、花药组成。
48.花丝:为雄蕊下部细长的柄状部分,基部生于花托上,上部生花药
49.花药生于花丝顶端,一般为稍扁的椭圆形或近球形,常黄色。
50.花药在花丝上着生的情况常有多种类型,花药的底部着生在花丝的顶端,称底着药或基着药。
51.花药背部近中间部分着生于花丝上,称背着药。
52.背着的花药而成横向排列,与花丝成丁字状,称丁字着药或横着药。
53.花药下部叉开,上部与花丝相连而成个字状,称个字着药或叉着药。
54.花药左右两半完全分离平展,与花丝成垂直状, 称平着药或广歧着药。
55.植物种类不同,花中雄蕊的数目、形态及排列等也不同,雄蕊常可分为以下类型:单体雄蕊、二体雄蕊、多体雄蕊、聚药雄蕊、二强雄蕊、四强雄蕊。
56.单体雄蕊,雄蕊群所有雄蕊的花丝愈合在一起,连成筒状,只有花药分离,如棉、蜀葵等。
57.二体雄蕊 雄蕊群中雄蕊的花丝分别连成二束,花药彼此分离,如大豆、甘草等雄蕊群共有10枚雄蕊,其中9枚连成一体,另外1枚单成一体;如延胡索、紫堇等雄蕊群有6枚雄蕊,每3枚连在一起,成为二束。
58.多体雄蕊 雄蕊群包括多数雄蕊 ,花丝分别连合组成多束,如金丝桃。
59.聚药雄蕊 雄蕊群中所有雄蕊的花药互相连合,而花丝彼此分离,如向日葵、蒲公英等。
60.二强雄蕊 雄蕊群有 4 枚雄蕊,其中两枚较长,两枚较短,如薄荷、益母草等。
61.四强雄蕊 雄蕊群有6枚雄蕊,排成两轮,外轮两枚较短,内轮4枚较长,如萝卜、芥菜等。
62.雌蕊位于花的中心部分,包括子房、花柱、柱头三部分。
63.子房是雌蕊基部膨大的囊状部分,其底部着生于花托上,有圆球状、椭圆状、卵状、圆锥状、三角锥状等形状,表面平或具棱沟、光滑或被毛。
64.雌蕊是由心皮构成的,心皮是一种变态的有生殖作用的叶。
65.心皮通过边缘内卷愈合形成雌蕊,每个心皮的边缘部分称腹缝,愈合后形成腹缝线,腹缝线处生有1、2以至多数胚珠,背面中间相当叶子中脉部分称背缝线。
66.根据构成雌蕊的心皮数目,雌蕊分为以下类型:单雌蕊、离生心皮雌蕊、复雌蕊。
67.单雌蕊 植物在一朵花中只有1个雌蕊,其由1个心皮构成,如杏、大豆等。
68.离生心皮雌蕊 植物在一朵花中由多数离生的心皮构成的雌蕊,如八角茴香、毛茛、覆盆子、五味子等。
69.复雌蕊 一朵花中由2个以上心皮彼此连合构成一个雌蕊,称为复雌蕊,也称合生心皮雌蕊。
70.由于花托的形状不同,子房在花托上着生的位置及其与花被、雄蕊之间的关系也不同,常有以下三种类型:子房上位、子房半下位、子房下位。
71.花托扁平或凸起,子房只有底部与花托相连,花的其他部分着生在子房下方的花托上,称子房上位。
72.具子房上位的花称为下位花,如葡萄、茄等。
73.若花托中央下凹、略呈杯状,子房底部着生于杯状花托的中心,而四周游离,仍属于子房上位,花的其他部分着生在杯状花托的边缘,位于雌蕊的周围,此类花称周位花,如桃、梅等。
74.子房着生在凹下的花托之中,下半部与花托愈合,上半部及花柱、柱头外露或游离,称子房半下位。
75.花的其他部分着生在子房中部的花托的边缘上,这类花也为周位花,如马齿苋、桔梗等。
76.子房全部被下凹的花托包裹并愈合,称子房下位。
77.花的其他部分着生在子房的上方, 这类花称上位花,如人参、当归等。
78.子房呈膨大的囊状,外面是由心皮围绕形成的子房壁,壁内的小室称子房室,子房室的数目据雌蕊的种类不同而异,单雌蕊、离生心皮雌蕊的子房为单室;复雌蕊的子房有的腹缝线相互连接而围成1个子房室,有的连接后又向内卷入,在子房的中心彼此相互结合,心皮一部分形成子房壁,一部分形成隔膜,把子房分隔成与心皮数目相同的子房室,此外还有少数植物产生假隔膜,使子房的数目多于心皮数,如某些茄科植物等。
79.胚珠在子房内的着生部位称胎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