的构造称为初生构造。
42.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做横切片,可以观察到根的初生构造,从外向内依次为表皮、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。
43.表皮位于幼根的最外方,一般由单层细胞组成。
44.表皮细胞排列整齐而紧密,无细胞间隙,细胞壁薄,不角质化,富有通透性,具有吸收能力。大多数表皮细胞壁向外突出形成根毛,所以有吸收表皮之称。
45.皮层位于表皮内方,由多层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,占幼根的大部分。
46.通常分为外皮层、皮层薄壁组织和内皮层三部分。
47.外皮层:是皮层最外面紧接表皮的一层细胞,排列整齐、无细胞间隙。
48.中皮层:占皮层的绝大部分,是外皮层内方的多层细胞,多呈类圆形,排列疏松。具有吸收、运输和贮藏的作用。
49.内皮层:是皮层最内方的一层细胞,排列整齐紧密、无细胞间隙,包围在维管柱的外面。
50.细胞的径向壁(侧壁)和上下壁(横壁)局部增厚、增厚部分呈带状,称凯氏带。
51.从横切面观察,增厚部分呈点状,称凯氏点。
52.内皮层中只有位于木质部束顶端的少数细胞未增厚,称为通道细胞,有利于水分和养料的横向运输。
53.内皮层以内的所有组织,统称为维管柱,包括中柱鞘、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三部分。
54.中柱鞘又称维管柱鞘,是维管柱最外方一层或数层薄壁细胞,紧靠内皮层,细胞排列整齐,具有潜在的分生能力。
55.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:位于根的最内方,是根的输导系统。
56.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,木质部在内呈放射棱状(木质部束),韧皮部位于其外侧凹陷处,为辐射型维管束。
57.初生木质部由外向内逐渐成熟,这种成熟方式,称为外始式。
58.外方先成熟的初生木质部称为原生木质部,内方后分化成熟的木质部,称为后生木质部。
59.被子植物的初生木质部由导管、管胞、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组成。
60初生韧皮部由筛管、伴胞、韧皮薄壁细胞组成。
61.一般双子叶植物的根,初生木质部一直分化到维管柱的中心,因此没有髓部,少数植物,如乌头、龙胆等初生木质部不分化到维管柱中心,因而有髓部。
62.单子叶植物的根,初生木质部一般不分化到中心,中央仍保留未经分化的薄壁细胞,因而有发达的髓部,如百部的块根,个别植物如鸢尾,其髓部细胞增厚木化而成厚壁组织。
63.一般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的根生长时,能产生次生分生组织,即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。
64.由次生分生组织细胞的分裂、分化产生的新的组织,称次生组织,由次生组织形成的构造称次生构造。
65.次生木质部包括导管、管胞、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。
66.次生韧皮部包括筛管、伴胞、韧皮薄壁细胞、韧皮纤维。
67.形成层细胞活动时,在一定部位也分生一些薄壁细胞, 这些薄壁细胞沿径向延长,呈放射状排列,贯穿在次生维管组织中,称次生射线(维管射线)。
68.位于韧皮部的称韧皮射线,位于木质部的称木射线。
69.射线具有横向运输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功能。
70.形成层的产生及其活动:当根进行次生生长时,位于初生韧皮部内方的薄壁细胞首先恢复分生能力转变为形成层,并逐渐向初生木质部外方的中柱鞘部位发展,使相邻的中柱鞘细胞也开始分化成为形成层的一部分,形成层就由片段连成一个凹凸相间的形成层环。其细胞不断进行平周分裂,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,加于初生木质部的外方; 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,加在初生韧皮部的内方。由于向内分生速度快,次生木质部细胞数目大量增加,使形成层的位置向外推移,因而使凹凸相间的形成层环逐渐转变为圆形。此时,根的维管束由辐射型转变为外韧型。在韧皮部与木质部之间始终保留着一层分生能力强的形成层细胞,使根能够持续地进行次生生长。同时,由于新生的次生维管组织总是添加在初生韧皮部的内方,而初生韧皮部的筛管柔软,常被挤破成为颓废组织。
71.木栓形成层的产生及其活动:由于形成层的活动,使根不断加粗,表皮和部分皮层因为不能相应加粗而被破坏。此时,由中柱鞘细胞恢复分生能力,形成木栓形成层。木栓形成层向外分生木栓层,向内分生栓内层。栓内层为数层薄壁细胞,排列较疏松,不含叶绿体,有的植物根的栓内层较发达,有类似于皮层的作用,称为次生皮层。木栓层细胞多呈扁平状,排列整齐紧密,常多层相迭,细胞壁木栓化,褐色。木栓层、本栓形成层和栓内层三者合称周皮。周皮形成后,木栓层外方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