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个号码知道的人很多,这两天经常有人给我打电话。我不想用了,就不充值了。过一段时间,重新买一张卡吧。”
这一安琪使用了多年的手机号码就此停用了。也许是太熟悉了,也许是独有情钟,一直将此号码作为qq、淘宝等等的密码使用。
第二天上午,安琪在小区的论坛上发了一个帖子。对邻居们的慷慨解囊、雪中送碳表示感谢。同时将所收到的钱款一一明示出来,表示,经济一旦有所宽裕,立刻归还。有些邻居,安琪是第一次见面,并不认识,还请大版帮个忙,将每个邻居的具体款项一一对应起来,将来好一一归还。
郁风刚到公司,安琪打来了电话:“刚才有网友飞语给我,说今天的《现代快报》有对我那篇帖子的报道。”
“是吗?下班的时候,我去买一份今天的《现代快报》。”
下班回家的路上,经过一家报亭时,郁风买了一份当天的《现代快报》。这会儿,可没有时间看报纸,得赶回去摆地摊!
回到家后,郁风将报纸放在了沙发上,然后走进次卧室,提起那两包物品,匆匆忙忙地下楼了。
郁风没想过将报纸带到地摊上,他得吆喝生意!即便是无人问津,也不能看报纸。慵懒的摊主,是不会有顾客的。再有,郁风每天去得比较晚,位于摊尾,光线不太好,也看不清报纸。
结束了一个辛劳的夜晚,回到家后,郁风摊开报纸,很快就找到了那篇报道。
这篇报道占据了整整一个版面。一看标题,郁风就知道,报道的内容肯定不是他们所期望的。
郁风快速地将那篇报道浏览了一遍。
尽管这篇报道没有使用郁风夫妇的真名,他们的网名也没有提到,编了一个化名。但是,关注过那篇帖子的读者,一眼就能看出,这篇报道的主角正是安琪。
这正是郁风极力回避采访的原因。上了新闻媒体,就没有遮盖得住的事情。一旦大势渲染开来,其方向与结果就不是当事人所掌控得了的了。他们还算平静的生活很有可能因此而被打乱。当然了,如果爱出风头,想借炒作出名,就另当别论了。
看完那篇报道后,郁风进了厨房,给安琪打下手。得抓紧时间做饭,吃饭,好早点休息。
两个人一边忙着手里的活,一边聊聊天,郁风问安琪:“那篇报道你看过了吗?”
“下午的时候,我已经在网上看过电子版的了。”
“刚才,我大概地看了一下。记者写的与我们期望的,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。记者关注的是大众所关注的,并非当事人的切肤之痛。所以当时我不赞成你接受采访。”
“其实,是否接受采访,是否见报,我也有些犹豫。我并非是想借此机会出名,而是在想,如果上了报,会不会有人给我们捐款?如果有人捐款了,也许你父亲的病就有救了!”
“这是我们所希望的,但是记者是不可能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写的,他写出来的东西得符合大众的口味。目前的高房价是一个热点话题。你看看这篇报道,对我父亲的情况只是一笔带过。它所反映的是整个“80后”这一代人所面临的困境,重点是房子。它想将大家的注意力带到当前的高房价上去。只有这样做了,才能达到群体效应。看的人多了,产生了共鸣,这篇报道才算成功。你不要指望记者会将报道的重点对着我父亲的病情,呼吁市民捐款以拯救我父亲。因为我父亲不是小孩,也不是年轻人,并非最受关注的同情对象。达不到记者所追求的那种热点效应。就算是记者呼吁捐款,肯定会有人说,他们有一套房子,为什么不卖房子救人?这个事情一旦被渲染开来,要不了几天,你爸妈,你们家的亲戚就都会知道这个事了。到时候,不但我们所希望的没有达到,反而把你爸妈平静的生活也打乱了,让他们也为难,也跟着着急。”
郁风是外地人,宣扬开来,对他的影响不大。但安琪是南京本地人,一旦曝光,她的父母,她们家的亲戚很快就会知道。安琪的父母是下岗职工,经济也不宽裕。当时,这两个人走到一起时,安琪的个别亲戚很不赞成,要是知道了这个情况,肯定会埋怨安琪的父母。徒添安琪父母烦恼。这一段时间以来,郁风夫妇的压力很大,日子过得很苦,却未向安琪的父母提起片言只语。安琪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时,总是笑呵呵的。
安琪说道:“是哎,是哎!所以我回绝了几家报社的采访。”
“这篇报道,有些地方写得还是蛮真实的。记者又没采访过你,她怎么会知道的呢?”
“肯定是看过我这一段时间以来所发的一些帖子了,而且给我飞语过好多次了解情况。”
“噢!”郁风明白了,继而又说道:“不过,有些细节完全是记者凭想象臆造出来的!”
安琪那篇《家里已经没有钱买菜了》的帖子,在西祠的首页上一直挂了四天,其中大多数的时间处于首帖的位置。直到第四天的下午才慢慢地沉了下去,直至从首页上消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