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 38 章(1 / 4)

大石终于落地了。

朱祁钰近乎漠然地看着那一行行书。

满室是静默着的朝臣,此刻不论是坚毅者还是圆滑者,都安静地等待着他们历史上既定的命运。

【首先,我要在这里提出一个暴论:

夺门之变的本身,是一场多方偶然之下,因为夺门一党的个人利欲熏心而导致的宫廷政变。它的根源可以一直追溯到景泰继位和易太子事件上去。】

【皇位的传承需要法统,而法统的来源往往只会有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这两条依据。

所以我们的永乐大帝朱棣,当年上位之后,都要反复强调自己登基之时是实际上的朱元璋的嫡长子,宣布自己是有法统在身的。】

原本聚精会神看着天幕的朱家父子一惊:怎么又跳到他们身上来了?

但这话倒是解开了朱元璋心中关于老四是怎么上位的疑惑:看来他最后还是觉得孙子能力不足,前头的老二老三也没活过他这个当爹的,最后才让老四继的位。

而老四最后都成他实际上的嫡长子了,继位时候都要不断强调自己的法统。

害……朱元璋皱着眉,半是苦恼半是纠结地叹了口气。

他现在是想立老四了,可是老二老三又怎么办呢?难不成在知道他们早死的消息之后,他这个当爹的还要为了老四能正常继位而冷眼旁观下去吗!

他压根没想过朱棣是非正常继位的可能,只把儿子这份反复宣称当成了一种无可奈何:

——毕竟标儿虽然去了,但标儿还有儿子啊!

杀伐果断,但偏偏在儿孙事上下不了狠手的洪武皇帝难得地迟疑权衡起来。

【可是景泰的法统就相当尴尬:

他要是按父死子继,继承的是宣宗的法统,那么就要否认掉当了十四年皇帝,名正言顺嫡长子继位的堡宗的法统,否认掉前面十四年正统朝臣的打工记录。

很显然他办不到。

于是他就只能按兄终弟及,继承堡宗的法统。但偏偏堡宗又没终,尽管后来补了各种禅位手续,可太子依旧是堡宗的血脉,那么他本质上依旧是个小宗。

这就出现了宗统和君统不能统一的尴尬局面,使得朱祁钰不得不面对如果坐视不管,那么他就只是个“看守皇帝”的情况。

针对这种局面,朱祁钰在景泰三年的时候做出了自己的尝试——易太子。

废除堡宗血脉的朱见深的太子之位,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。从源头上确保皇位法统的转移,彻底从堡宗一脉改到自己这一脉手上。】

“这也算不上错吧?”

朱棣代入了一下,忍不住分析起来他这曾孙的心理。

“虽然礼法大义上说不过去,但是朝臣也不是全部都一心只认礼法的。”

拉一派打一派嘛,这朝中肯定不缺愿意要从龙之功的。

况且,景泰这尴尬的继承局面,多少都有几分文官集团的责任。是他们亲

手把郕王给捧上皇位的,总不能真就完全不要脸,强行要求对面打白工吧。

㈩浮笙闲提醒您《历史观影从景帝开始》第一时间在[]更新,记住[]㈩来[]@看最新章节@完整章节

——他真没什么特殊的心思啊!

【景泰易太子的事件,表面上来看不少人会说,朱祁钰这个皇帝当的真憋屈,换个太子竟然还要靠贿赂大臣。

但景泰付出的金钱,充其量不过是赏了内阁大学士陈循、高谷各百金,内阁其他四人各五十两。事成之后又赐予内阁全部六位大臣黄金各五十两,并给出去了一堆加衔。

你说多吗?好像这样单独看是有点。尤其是后面那堆加衔,甚至滥觞到被讽刺为“满朝皆少保,一部两尚书”的地步。

但是这些金钱和易太子这件事的重要性比起来,那是真的不过洒洒水。

万历听了都要大为感叹说:原来贿赂大臣就能换太子啊,那他攒了那么多年钱,为了他的宝贝福王也不是不能付出。毕竟四万顷的王府庄田他都给了,难道还在乎这贿赂大臣的银子?

——是的,对比一下你就可以看出来了。

在明朝,换太子艰难才是常态。

景泰的贿赂与其说是能够让大臣们改变心意的关键性因素,倒不如说是他的试探,看看朝臣的口风和倾向。

毕竟商辂也是拿了钱的,可这妨碍他支持朱见深为太子吗?】

朱元璋敏锐地捕捉到了神奇的地方:“这万历,为什么一个皇帝要说他擅长攒钱?”

更何况还给一个藩王四万顷的王府庄田——老朱听了简直脑壳上一阵青筋直跳,恨不得那年号万历的后世子孙就站在他的面前,好让他狠狠抽上一顿。

这什么品种的败家子啊——!

并且“连换太子这件事都被臣子挟制,这万历看来不是个能耐的。”

一向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