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57章安抚将领
“姜维的手书,到底还是被翻出来了!”刘泰不由感叹,紧接着便对荀绰道:
“古今多事,不是当世之人多难以知其真心,真所谓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,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,我想修建一座鉴真管,里面放置具有纪念意义的史家传承。
这份姜维手书便放入其中,以让后人知晓,季汉之灭,非止刘禅请降,而止姜维之死!”
荀绰记录下了刘泰的话,对刘泰行礼道,“此乃大汉忠良应得之嘉奖!”
刘泰也不怎么多话,随着成汉投降,很快蜀地的原本出师表上的一些后裔,尤其是诸葛亮的后人全部都得到了提拔。
另外成汉的李雄也被押到长安,刘泰倒也没有亏待他,赐予了他归义公的爵位,跟刘曜的儿子安乐公刘熙作伴,吃穿用度不见任何克扣。
毕竟自己是炎汉正统,是要按照古礼来安顿一个个君主,就算是曹魏让汉献帝退位,依旧封了他山阳公的爵位,然后好吃好喝供养着,自己总不能做得比曹魏更差劲。
至于晋廷没刘泰这般的麻烦,直接把皇帝当街爆杀了。
甚至以后传播的玄一点,晋廷为什么会这般覆灭,就是因为他们不讲汉礼,得位不正。
匈奴汉国为什么会分裂,就是没善待晋廷君王,导致天降灾厄,强而后分。
刘泰十分清楚,自己现在的所做所谓基本上就是给自己的后代积福了。
自己完成了统一,但大汉王朝迟早还会灭亡,自己所能做的,就是希望大汉腐朽灭亡的时候,推翻大汉的人不是黄巢那种纯粹的毁灭者,能善待自己后裔,多少也算是积德了。
而因为李雄主动向自己投降,刘泰倒也没把氐族当做是羯族那样直接毁灭,相反刘泰首先要做的,就是要安抚好当地的少数民族。
命令周平占领成都,以及整个四川平原的主要田耕区后,并没有进一步向南蛮地区前进。
因为刘泰很清楚,想要同化南蛮地区这不是周平大军碾压就能轻松做到的,而是需要一整个国家制定的稳定开发政策,像是什么改土归流之类的持续不断的进行推进,是至少需要一代人去努力才能做到的事情。
对刘泰来说,哪怕自己知道这个政策是好政策,但也没有这么去做的必要。
因为现在整个大汉的人口太少了,经过这几多战乱,就算都江堰所带来的土地资源都已经进行均田制与府兵制的落实,再打改土归流这只是会造成当地土司与蛮王的反对。
而自己就算是打赢了,没有人去种地,那这土地也没有意义。
所以,刘泰果断打出诸葛亮这张牌,让诸葛亮的后裔作为使者,前往南蛮地区,表示炎汉三兴,我们愿意遵守诸葛亮的盟约,继续以南人治理南人,同时加强通商,加强教育。
教育南蛮地区的南人,自然不是把人丢到书院之中教育,而是丢到府兵之中,用汉书,用军法去教育他。
刘泰很清楚,对于边疆地区的异族来说,用之乎者也去教育他们是没有什么意义的。
要就是要用武力去教育他们,也更容易加强他们的汉化。
至于他们学会了汉人的兵法知识之后,会不会反攻汉中,在刘泰看来在未来只要矛盾激化,那么肯定会出现这一种情况的。
但来回杀上几次,被汉文化彻底的侵蚀后,那这些人所占领的边疆地区,就会被汉人给同化继承下来。
这时代的汉民族又没有被儒家思想阉割,相反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不断的锤炼攀爬,未来真的出现这种叛乱,至少对于府兵制的这军制来说,是真出了好消息。
刘泰很清楚,自己一手创造的军功爵制度,最怕的不是对手实力强大,而是怕自己没有对手,以及没有足够的可以耕种的土地。
如果南方蛮夷能够向着汉人蜕变,他们拥有了能够耕种的土地,那自己麾下的战卒们以后所需要的耕地自然也就有着落了。
不论怎么说,刘泰的这种态度,以及诸葛亮后裔们,再加上虎视眈眈的周平军威,都让这些当地的南蛮异族很快便是与刘泰存续了当初的盟约,延续了当初诸葛亮的制度。
而这才让整个蜀地彻底的拿下,别人不敢说,至少周平那到底是走路生风,春风得意。
不过,随着蜀地政治整体趋向稳定,尤其在府兵制度与均田制度在习参军的指导下开始建立起来后,周平便调度战卒开始回归长安。
说实话,刘泰对自己的军队,倒是认识的比较清楚。
这里面出现山头是肯定的,但因所有士卒不但军费是通过军史拿到手的,更有军史对他们长时间的教育,清楚的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战。
正因如此,不论周平在攻下成都后,有没有想独立的意思,但不可否认,周平明白顶多就拉拢一下自己的将领,但麾下士卒是不会跟他走的。
甚至习参军虽然没有指挥的权利,但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