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52章 曲阜(2 / 3)

是封建社会王朝赐给先圣孔子后裔的一个爵位。

汉高祖十二年,刘邦从淮南路过鲁地(山东),特意短暂停留祭拜了孔子。加封孔子第九代孙—孔腾为“奉祀君”。这也是皇帝册封孔子后裔之始。

西汉前期主张的是老子的“无为而治”,思想上尊崇“黄老之学”。儒家学派并没有被视为正统,所以当时的孔氏后裔并没有多大特权,“奉祀君”也不是什么多大的官职。

汉武帝元光元年(公元134年),太学讲经博士董仲舒提出“推明孔氏,抑黜百家”,我们后人称之为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。也就是在汉武帝时期,确定了儒家的正统地位。孔子的地位节节攀升,甚至在唐朝时被追封为王,孔氏后裔也跟着沾光。

此后,历朝历代均对孔子后裔有不同程度的加封。历代后裔先后被各朝封为崇圣侯(西汉)、宗圣侯(曹魏)、奉圣侯(西晋)、恭圣侯(北齐)、邹国公(北周)、绍圣侯(隋朝)、文宣公(唐朝)、衍圣公(宋、元、明、清称号。

而衍圣公这一爵位,是从北宋开始的。宋仁宗赵祯册封孔子第四十六代孙—孔宗愿为衍圣公。这一承袭就是八百多年,直到民国二十四年(1935年)才改成“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”。

孔氏后裔也成为一块金字招牌,历朝历代为宣示自己的正统地位,都会拉拢孔氏后裔入朝为官。明代也不例外,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十一月,册封孔子第五十四代孙孔希学为衍圣公。这个孔希学,同时也是元朝的衍圣公,明军攻下山东后率领族人投诚。

真可谓是“流水的皇帝,铁打的孔家”。明末清初文人张岱曾在《陶庵梦忆》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。孔子后人曾经自夸说:大明天下,只有三户人家,我们山东孔家,江西张家,凤阳朱家,而且朱家只是个小家子气的爆发户而已。

原话是这么说的:天下只三家人家:我家与江西张、凤阳朱而已。江西张,道士气;凤阳朱,暴发人家,小家气。孔家自然是指孔子后裔,明朝是对孔家优待仅次于清朝的朝代,不知道这个孔氏后裔是如何下这种结论的!而张家是江西龙虎山,天师张道陵的后裔。世人称之为“北孔南张”,都是承袭了上千年的超级贵族。弘治年间的衍圣公孔弘绪,被御史弹劾奸污妇女四十多人,亲自杀了二十多个佃户和被害妇女的家人,要求严惩孔弘绪,宪宗皇帝让孔弘绪进京请罪,还让他用头发遮住脸,不让他太丢人,孔弘绪被申斥一通就放了回去,回到曲阜得意洋洋,放下大话,在大明,皇帝都管不到我孔家,孔家之后变本加厉更加肆无忌惮。

曲阜县令历来都是由孔家任命,孔家欺男霸女、强取豪夺,欺行霸市,谁敢不满谁就去死。孔家既是强盗,又是黑老大,还是司法判决者,牛逼哄哄,作恶无数,可以说是恶贯满盈,但是皇帝不敢得罪全天下的读书人,只能当做没看见。所以孔弘绪是有嚣张的资本的,明宪宗哪怕身为皇帝,也要掂量一二,稍微处置不当会引起朝野震动的。

历史上的崇祯十七年,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,还没有称帝之前,远在山东的孔府衍圣公孔胤植,马上就献上了《劝进表文》,并令人供奉大顺帝国永昌皇帝龙位,跪纳印信。不仅如此,还自己主动献上马匹,载着银子送过去,争做一个积极纳税的好良民。

关键是在此之前不久,孔胤植还向大明崇祯皇帝给自己儿子孔兴燮讨要过二品官服呢,衣服还在衣柜里挂着,新的一样,转变得是不是太快了一点?

然而,孔胤植还得马上变,因为大顺政权不久就垮了,长袖善舞的孔胤植先生马上又写了《初进表文》,文中肉麻地称顺治皇帝是“圣帝山河与日月交辉,国祚同乾坤并永”,还自己则贱贱地表示“臣等阙里竖儒,章缝微末,曩承列代殊恩,今庆新朝盛治,瞻学之崇隆,趋跄恐后”。----出自《孔府档案》六三O八卷之一

当顺治皇帝发布剃头令之后,孔胤植马上积极响应,带头写了《上剃头奏稿》,说自己早就“恭设香案,宣读圣谕”了,一定“俱各剃头”,不仅如此,还举行隆重的剃头仪式,并要求族人响应号召,马上剃头。

孔胤植荣当“三姓公”,其实就是“三姓家奴”罢了。

对这个不知廉耻的孔胤植,李天是绝不会让他再活着作恶,丢所有华夏人的脸!所以一有机会就命令洪承畴,不管用什么名义都要灭了这个无耻的吸血鬼家族!晚一点都不行!

第二路人民军在出发后十三天到达济南,当天夜里如同清州一样,占领了城门,攻占德王府,然后围歼了叛军,德王被送去了北京,金银、财产,参与叛乱的所有人全部押上了大清河的码头,顺流而下,直驱出海口,再换上华记商行的大货船,开往华夏急需劳动力的地方去了。崇祯五年五月初三,人民军攻占兖州府,全城戒严了三天,鲁王被送往京师,人民军却没有尽快离去,反而大张旗鼓的审判参与叛乱的官员、地主、豪绅,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,杀的人头滚滚,并且将鲁王府的粮食拿出来一半分给吃不上饭的百姓,鲁王的田地也被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